中國環境記協與北京化工大學18日在京發布《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信息披露評價報告(2019年度)》(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滬深股市上市公司總計3939家,已發布相關環境責任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及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有效樣本企業共1006家,占所有上市公司數量的25.54%,比2018年增加78家。發布報告的上市公司環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有所提升,披露指數總體平均得分約為33.44分,相比2018年指數分數提升7.42%,整體處于二星級水平的發展階段。
《報告》指出,雖然發布報告的上市公司環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企業污染排放披露情況仍處于較低水平,多家上市公司由于環保問題被生態環境部通報和處罰,該類信息卻未披露在企業官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或者其他相關環境報告中。“環保公益活動的得分率首次突破10%,而‘污染排放披露情況’‘綠色金融相關信息’這兩項指標的得分率仍低于10%,說明企業污染排放披露情況遠遠不夠,對綠色金融這一經濟手段使用不足。”北京化工大學低碳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劉學之指出。
根據《報告》,對于未發布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相關報告的2933家企業中,有2794家(占比95.26%)企業設置了官網,139家(占比4.74%)未查詢到官網。其中,制造業最多,共計1890家;其次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共計258家;再次是批發和零售業,共計116家。
《報告》總結了近八年來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變化情況、行業間的差異性及京津冀地區企業和重點排污企業的披露狀況,并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制定清晰的國家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戰略,包括具有行業特色的分步提升戰略,推動企業環境信息公開實現有效、穩妥、多方共贏的發展;二是完善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相關標準;三是借鑒國外實踐,制定多層次、保障措施詳盡的救濟途徑和公益訴訟制度,培育、指導市場化的企業環境信息公開運作規范,推動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服務行業以及企業環境信用體系與綠色融資機制的發展;四是提升環境管理、環境績效及環境信息溝通等指標的完整性、實質性和可比性,方便各利益相關方比較和分析;五是進一步完善企業環境信息反饋機制,提升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社會公信力和影響力。